阵地服务

群文工作有亮点 事业发展有突破——海晏县群文工作侧记


2015年11月24日,受省厅领导委托,省文化馆馆长颜宗成偕同馆理事省著名地方史专家程起骏先生,赴海晏县走访调研。在现场考察县属各项群众文化设施,观摩民间文艺团体演出后,与州、县分管文化的领导、州县文化馆长、部分基层群文工作者、编导、群众演员进行了深入座谈。颜宗成馆长传达了省厅领导对大家的亲切问候和对海晏群文工作的殷切期望。并就本次调研的所见所得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一、上下结合,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植根于更深厚的群众土壤中。

海晏县文化馆与县图书馆、博物馆合署办公,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形成了合力,发挥了1+1大于2的社会效益。海晏县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始终把实现文化惠民的最大值贯穿于工作的始终,落实在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极大的调动了海晏县各族群众的文化自觉性,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格局初具规模。先后成立的马术、曲艺、民族服饰等协会,建立的“满天星”等民间曲艺团队为海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添色增彩。这些人数众多、来之草根,热爱乡土,只追求幸福美好,不记辛勤酬劳,常年乐此不彼的群文队伍,成为海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活跃最坚实最可依赖的脉络和基础。他们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接地气,辐射广,向社会展示着海晏群文的风采和魅力,海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二、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金色名片。

海晏县座落在聚山水精华,蕴天地灵气,千古如画的青海湖畔。经数千载的薪火相传,成为一个有着深厚人文积淀的文化资源大县,拥有一批顶级独一的文化遗产。如西汉未王莽所设的西海郡,名振隋唐的“青海骢”龙驹的原产地;薪火相传千百年的祭海大典;极具人文情怀久远神秘的白佛寺;是濒危珍奇动物普化原羚的栖息地;历史传奇人物固始汗驻牧崛起之所;豪迈质朴的藏族达玉部落婚俗;充满人间哲理的蒙古颂词;名誉世界的歌王王洛宾创作生活遗存;美妙绝伦的民间剪纸等等,为海晏县群文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近几年,海晏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认知县内拥有的这些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组织调动各方面力量,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文化遗产的发掘有机结合,面向海内外打造出了一批含金量极高的文化名片。如《祭海民俗》、《达王婚俗》、《巴音颂词》、《王洛宾文化广场》、《王凤英剪纸艺术》、《青海湖圆舞曲》等,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成为向世界展示海晏千百年来的人文历史之窗。


三、群文工作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共进共赢。

近几年,海晏县旅游产业蒸蒸日上,方兴未艾。县委、县政府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有着深度的认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努力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联动发展,初步形成了文化与旅游相辅相成,相互推动,共赢同进的良好发展态势。海晏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县城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旅游业的发展又带动和促进了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发展。2015年海晏县举办的“河清海晏”文化旅游节、“中国体育彩票杯”青海首届北嘎博克精英赛,“创意海晏”文化旅游产品创意大赛等,都是富含文化的旅游赛事,也是文化与旅游节紧密结合的样板。


最后,颜宗成同志对海晏群文工作再次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如何与县域经济密切结合,使党的文化惠民政策效益最大化,是一项社会各层面认真探索和践行的问题。在这一方面,海晏县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实效,给我们以诸多启示。座谈时对海晏县文化馆民族艺术团即将赴台湾开展文化交流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程起骏理事对艺术团演出节目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