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窗

第 十 七 届 群 星 奖 揭 晓

央广网西安     10 月 30 日消息(记者雷恺)

作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重要内容,第十七届群星奖 10 月 30 日晚揭晓,《一条叫做“小康”的鱼》《哎呀呀》等20 个作品获奖,这是中央巡视和文艺评奖改革后举行的第一次评奖。文化部部长雒树刚,陕西省省长胡和平向获奖作品代表颁奖。

第十七届群星奖决赛于 10 月 16日至 19 日在西安举行,采取专家评审和群众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专家评委和群众评委严格评审,报经群星奖评奖委员会审定并向社会公示,最终评出 20 个获奖作品,其中音乐类获奖作品为《一条叫做“小康”的鱼》《山东梆子腔》《敲起琴鼓劲逮逮》《瓦器器》《丝路欢歌》;舞蹈类获奖作品为《扫街》《阿婶合唱团》《爸妈我想你》《我的弦》《妙音踏舞》;戏剧类获奖作品为《月缺月圆》《一定要找到你》《亲!还在吗》《占座》《哎呀呀》;曲艺类获奖作品为《丰碑》《轧狗风波》《羊续悬鱼》《一分不能少》《军婚药方》(获奖作品按行政区划排序)。

参赛作品集中展现了近年来群众文艺创作的优秀成果,作品题材广泛,紧扣时代脉搏,群众文艺特色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鲜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涌现出了一批精品力作,获得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如《扫街》通过真实的环卫工人和演员的融合表演,把普通的大扫帚作为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了环卫工人投身本职工作,共建优美环境的美好画卷;《山东梆子腔》充分发挥了鲁西南鼓吹乐的优势和特点,引入戏曲的内容,通过当地非遗传承人的演绎,展现了民间音乐的优美;小品《亲,还在吗》凭借紧贴现实的创作和生动的表演,唤醒了当代年轻人对于亲情的向往和共鸣;京韵大鼓《丰碑》以长征当中感人故事为基础,结合曲艺“因小见大”的特点,创新表现形式,传承长征精神。

群星奖将文化惠民贯穿于评奖全过程,参赛作品均注重深入基层进行演出,初选过程中,各地共举办展演选拔1.43 万场,观众达 1083 万人次。群星奖决赛作品赴陕西各地开展 20 场惠民演出,观众达 5 万多人次。本届群星奖决赛还引入了网络视频直播,7 场决赛观看总人次超过 80 万,有效地提升了群星奖的影响力。

据介绍,本届中国艺术节结束后,文化部还将组织群星奖获奖作品和优秀参评作品深入基层进行演出,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充分发挥群星奖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回归群众,服务群众,实现艺术创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颁奖仪式后在西安易俗大剧院举行举行了历届群星奖获奖精品展演,来自全国 15 个省份的 22 个群众文艺精品全面展现了历届群星奖的获奖精品力作,突出了群众演,演群众,演给群众看的艺术特色,展示了群众文艺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风采和魅力,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群星奖是文化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推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升全民文化艺术素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而设立的国家文化艺术政府奖。根据中央关于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安排,群星奖作为评奖制度改革后保留的文化部常设全国性文艺评奖项目,和文华奖并列为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的子项。作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重要内容,文化部今年组织开展第十七届群星奖评奖,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艺术门类,分为初选、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和军队、武警、工会系统的5000 多个作品参加初选,268 个优秀作品进入复赛,84 个优秀作品入围决赛。